
如何判断宝宝长的是痱子还是湿疹!(附对比图)
- 分类:最新动态
- 作者:金晓
- 来源:青岛昌德妇女儿童医院
- 发布时间:2018-03-12 14:36
- 访问量:
如何判断宝宝长的是痱子还是湿疹!(附对比图)
- 分类:最新动态
- 作者:金晓
- 来源:青岛昌德妇女儿童医院
- 发布时间:2018-03-12 14:36
- 访问量:
发现宝宝身上起了些红色的疹子,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:“哎呦!宝宝起湿疹了!”等等,别着急下结论,更别着急抹药哦,因为这些红色的疹子,很有可能不是湿疹,而是痱子。看到这,估计家长会疑惑——不可能吧,大冬天的,天气这么冷,宝宝能出痱子?痱子不是夏天才有的吗?其实没有什么“不可能”,不是只有天气热才会出痱子,如果室温过高,穿盖过多,冬天也是会捂出痱子的哦!
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湿疹和痱子的区别,以及冬季痱子的预防和治疗及湿疹的护理方法。
两招判断,湿疹or痱子
通常容易和痱子混淆的,就是湿疹。
宝宝身上红色的疹子,到底是湿疹还是痱子?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?
我们可以通过疹子性状和出疹速度这两方面的明显不同来判断。
湿疹和痱子性状不同
痱子由很多小红点组成,摸上去会有轻微扎手的感觉;
而湿疹呢,则多是一片一片的,表面会有脱屑、小裂口或渗水的情况。
出疹速度不同
一般来说,痱子的出疹速度会更快一些,十几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内,就可能出现大面积的疹子;
而湿疹的出疹速度相对慢一些。
左为典型的湿疹,右为典型的痱子
湿疹 | 痱子 | |
特点 | 一片一片的 | 一粒粒的凸起 |
原因 | 皮肤炎症、过敏等 | 排汗不畅 |
部位 | 多见于头皮、面部、耳廓 |
多见于褶皱处,如颈部、腹股沟和腋窝等 |
为什么冬天也会有痱子?
简单来说,如果皮肤的汗毛孔排汗不畅,汗液就会积聚在局部皮肤内,形成一个个小鼓包,这些小鼓包就是痱子。所以,不管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,还是因为冬季室温过高、穿得过多,宝宝只要是热到了,都可能会出痱子。
做到这两点,预防冬季痱子
知道痱子产生的原因后,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预防痱子的方法了。
建议家长注意两点:控制室内温湿度,适当穿盖别太多。
注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
一般来说,“湿热”的环境里,容易引起痱子。
虽然在冬天这个季节里,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不会碰到环境湿热的问题,但家长还是要小心室内温度过高。
特别是北方家庭,如果暖气过热,宝宝在室内出汗过多,汗液无法排出,就可能出痱子。
注意别穿盖过多
家长总怕宝宝“着凉”,因此容易给宝宝穿的、盖的都比较多。
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,以宝宝后脖颈的温度为参考。如果这个位置摸上去是温热的,那么即便宝宝手脚偏凉,也不需要加衣服或盖太厚的被子。
出了痱子,这样处理
如果宝宝已经出了痱子,家长就要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。
不要抓挠
出痱子会有一定的瘙痒感,所以家长需要注意,尽量不要让宝宝去抓挠痱子。
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痒感。
减少刺激
尽量减少对痱子的刺激,比如:
不要用太热的水洗澡
不要用碱性刺激性的洗浴用品
穿纯棉宽松衣物等等
避免刺激皮肤,加剧瘙痒症状。
降温/清洁
一般来讲,只要调节温度,保证合适的室温,避免穿盖过多,轻微症状的痱子用不了两三天,就会自行消失。
期间注意皮肤清洁,保持汗腺通畅。
如果痱子症状比较严重,比如红点连成大片,局部皮肤出现破溃,甚至出现渗水化脓的情况,家长可以用温水清洗症状严重的局部皮肤,在溃烂的皮肤上涂抹薄薄一层的抗生素药膏。
必要时也可以咨询医生。
湿疹到底应该怎么办?
母乳喂养的妈妈要谨慎注意自己的饮食,最好别吃辛辣,海味,膻腥味食品,如鸡蛋、虾蟹等,减少发病源,多吃含植物油丰富的食物;奶瓶喂养的宝宝,可以先停止喝原来的配方奶,尝试另外一种,看看湿疹状况是否得到缓解。
如果带宝宝去户外,一定要避免大风的刺激,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的公共场所;宝宝衣服要以纯棉布为主,要宽松舒服,添加适当,避免因摩擦加重湿疹症状;家里最好不养宠物,以免动物毛发引起湿疹;大小便后要及时给宝宝清洗,以免尿液刺激;保持皮肤湿润,经常给宝宝擦润肤霜。
清洁小手。患湿疹的宝宝会经常用小手去抓痒,很容易引起感染,因此在尽可能阻止宝宝抓挠的同时,还要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,经常剪剪手指甲,减少感染几率。
清洁皮肤。千万不能用肥皂、热水清洗患处皮肤,这样会将表面的油脂洗掉,使皮肤更加干燥,还会刺激肌肤,加重症状;洗澡次数不要太频繁,每周3次即可,每次不超过5分钟;可以用消毒晾凉后的植物油或石蜡油擦拭患处。
如果婴儿湿疹的症状没有减轻的迹象,甚至出现更严重的情况,比如出现溃烂面,要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宝宝进行用药治疗,千万不要私自给宝宝涂药,避免引起不良后果。
宝宝的湿疹是持久战,我们爸爸妈妈为了宝宝可要仔细再仔细,不能让小恶魔“湿疹”扰了宝宝成长的路。
以上内容来自崔玉涛的育学园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

COPYRIGHT © 2020 青岛昌德妇女儿童医院 鲁ICP备17029321号 中企动力提供技术支持
如何判断宝宝长的是痱子还是湿疹!(附对比图)
- 分类:最新动态
- 作者:金晓
- 来源:青岛昌德妇女儿童医院
- 发布时间:2018-03-12 14:36
- 访问量:
如何判断宝宝长的是痱子还是湿疹!(附对比图)
- 分类:最新动态
- 作者:金晓
- 来源:青岛昌德妇女儿童医院
- 发布时间:2018-03-12 14:36
- 访问量:
发现宝宝身上起了些红色的疹子,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:“哎呦!宝宝起湿疹了!”等等,别着急下结论,更别着急抹药哦,因为这些红色的疹子,很有可能不是湿疹,而是痱子。看到这,估计家长会疑惑——不可能吧,大冬天的,天气这么冷,宝宝能出痱子?痱子不是夏天才有的吗?其实没有什么“不可能”,不是只有天气热才会出痱子,如果室温过高,穿盖过多,冬天也是会捂出痱子的哦!
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湿疹和痱子的区别,以及冬季痱子的预防和治疗及湿疹的护理方法。
两招判断,湿疹or痱子
通常容易和痱子混淆的,就是湿疹。
宝宝身上红色的疹子,到底是湿疹还是痱子?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?
我们可以通过疹子性状和出疹速度这两方面的明显不同来判断。
湿疹和痱子性状不同
痱子由很多小红点组成,摸上去会有轻微扎手的感觉;
而湿疹呢,则多是一片一片的,表面会有脱屑、小裂口或渗水的情况。
出疹速度不同
一般来说,痱子的出疹速度会更快一些,十几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内,就可能出现大面积的疹子;
而湿疹的出疹速度相对慢一些。
左为典型的湿疹,右为典型的痱子
湿疹 | 痱子 | |
特点 | 一片一片的 | 一粒粒的凸起 |
原因 | 皮肤炎症、过敏等 | 排汗不畅 |
部位 | 多见于头皮、面部、耳廓 |
多见于褶皱处,如颈部、腹股沟和腋窝等 |
为什么冬天也会有痱子?
简单来说,如果皮肤的汗毛孔排汗不畅,汗液就会积聚在局部皮肤内,形成一个个小鼓包,这些小鼓包就是痱子。所以,不管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,还是因为冬季室温过高、穿得过多,宝宝只要是热到了,都可能会出痱子。
做到这两点,预防冬季痱子
知道痱子产生的原因后,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预防痱子的方法了。
建议家长注意两点:控制室内温湿度,适当穿盖别太多。
注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
一般来说,“湿热”的环境里,容易引起痱子。
虽然在冬天这个季节里,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不会碰到环境湿热的问题,但家长还是要小心室内温度过高。
特别是北方家庭,如果暖气过热,宝宝在室内出汗过多,汗液无法排出,就可能出痱子。
注意别穿盖过多
家长总怕宝宝“着凉”,因此容易给宝宝穿的、盖的都比较多。
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,以宝宝后脖颈的温度为参考。如果这个位置摸上去是温热的,那么即便宝宝手脚偏凉,也不需要加衣服或盖太厚的被子。
出了痱子,这样处理
如果宝宝已经出了痱子,家长就要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。
不要抓挠
出痱子会有一定的瘙痒感,所以家长需要注意,尽量不要让宝宝去抓挠痱子。
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痒感。
减少刺激
尽量减少对痱子的刺激,比如:
不要用太热的水洗澡
不要用碱性刺激性的洗浴用品
穿纯棉宽松衣物等等
避免刺激皮肤,加剧瘙痒症状。
降温/清洁
一般来讲,只要调节温度,保证合适的室温,避免穿盖过多,轻微症状的痱子用不了两三天,就会自行消失。
期间注意皮肤清洁,保持汗腺通畅。
如果痱子症状比较严重,比如红点连成大片,局部皮肤出现破溃,甚至出现渗水化脓的情况,家长可以用温水清洗症状严重的局部皮肤,在溃烂的皮肤上涂抹薄薄一层的抗生素药膏。
必要时也可以咨询医生。
湿疹到底应该怎么办?
母乳喂养的妈妈要谨慎注意自己的饮食,最好别吃辛辣,海味,膻腥味食品,如鸡蛋、虾蟹等,减少发病源,多吃含植物油丰富的食物;奶瓶喂养的宝宝,可以先停止喝原来的配方奶,尝试另外一种,看看湿疹状况是否得到缓解。
如果带宝宝去户外,一定要避免大风的刺激,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的公共场所;宝宝衣服要以纯棉布为主,要宽松舒服,添加适当,避免因摩擦加重湿疹症状;家里最好不养宠物,以免动物毛发引起湿疹;大小便后要及时给宝宝清洗,以免尿液刺激;保持皮肤湿润,经常给宝宝擦润肤霜。
清洁小手。患湿疹的宝宝会经常用小手去抓痒,很容易引起感染,因此在尽可能阻止宝宝抓挠的同时,还要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,经常剪剪手指甲,减少感染几率。
清洁皮肤。千万不能用肥皂、热水清洗患处皮肤,这样会将表面的油脂洗掉,使皮肤更加干燥,还会刺激肌肤,加重症状;洗澡次数不要太频繁,每周3次即可,每次不超过5分钟;可以用消毒晾凉后的植物油或石蜡油擦拭患处。
如果婴儿湿疹的症状没有减轻的迹象,甚至出现更严重的情况,比如出现溃烂面,要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宝宝进行用药治疗,千万不要私自给宝宝涂药,避免引起不良后果。
宝宝的湿疹是持久战,我们爸爸妈妈为了宝宝可要仔细再仔细,不能让小恶魔“湿疹”扰了宝宝成长的路。
以上内容来自崔玉涛的育学园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